世界视讯!自由、平等、责任、参与——走近丹麦教育
春暖花开之际,我有幸借参加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丹麦终身学习计划(Learn For Life)联合举办的中丹第四届中丹教育论坛 (《对教育和人类福祉,ChatGPT是一种威胁还是一份礼物?——来自第四届中丹教育论坛的启发 》)的机会,与多位中国教育界朋友一同走访了不同形态的多所丹麦学校,包括九年制公立学校、九年制自由学校(Free School)、青年学校、民众学院、自由学校师范学院和职业学校。虽然时间有限,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还是对名闻遐迩的丹麦教育有了一点切身体会,也对在丹麦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居功至伟的“培智”(bildung)(《 北欧的发展秘诀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丹麦教育体系简略图示)
【资料图】
1. 学制
丹麦的教育体系,学段划分与中国类似,分别是0-6岁的托儿所和幼儿园,5-6岁的学前班,0-9年级的小学和初中(这里有一个区别,基本都是九年一贯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性或职业性大学。两国学制上最大的区别有三点:
1)丹麦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0-9年级)有丰富的选择,约80%的学生去公立学校,约20%的学生去非公立或民办学校,后者又有自由学校、私立学校、基督教学校、(德裔)民族学校等不同种类,其中自由学校体系内又有格隆维/科尔德(Grondvitg/Kold)式学校、穆斯林特色学校、鲁道夫·斯坦纳式学校等诸多分支)。非公立学校中,影响最大的是 格隆维/科尔德式自由学校,我们稍后进一步解释。
2)学生在8年级之后有一种独特的选择,离开常规的初高中体制,去青年学校(efter skole)就读1-2年。这种丹麦特色的青年学校,旨在帮助正处青春期、容易迷茫和波动、不喜欢传统教育模式的14-17岁学生一个安全、放松、温暖、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喘口气儿”,焕发活力,增强心智,重新向高中段学业选择进发,类似一种 有组织的、不脱离集体和教育环境的间歇年(Gap Year)。目前丹麦有20%左右的同龄学生会选择进入一所青年学校学习。
3)学生在17岁后又有一个独特的选择,到民众学院(folk high school)学习,相当于18-20岁阶段的间歇年。 青年学校和民众学院都秉持格隆维/科尔德教育理念,师生在民众学院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探索。民众学院更进一步地减轻学生负担,没有任何考试! 刚成年的学生得以在家庭般的环境里“修复身心”,无负担、无顾虑、有关爱、有支持地探寻“真我”(true self),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和发展机会,成为更健全的积极公民,找到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北菲茵民众学院的学生为主动报名承担集体责任的同学们鼓掌)
2. 目标和理念
丹麦教育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生命启蒙+常规教育+积极公民”的三位一体。这三个元素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各有侧重,但其办学理念都渗透着格隆维/科尔德的影响。
格隆维奠定了丹麦教育的精神内核和理念基础,科尔德则进一步发扬了格隆维思想,并将之平民化、大众化、落地化,使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实施。 如果说, 格隆维是丹麦式教育的思想家和开启者,科尔德就是丹麦式教育的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发扬者。
格隆维和科尔德都认为,教育绝不应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应该面向“竞争”,更应着力于学生的生命启蒙(life enlightment)或说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 or personal growth),即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活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和参与意识(权利、责任和荣誉),即积极公民意识。
(自由学校联盟会标、致敬格隆维和科尔德的明信片)
3. 教学方式
格隆维和科尔德都 注重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强调不能做“死的学校”(school to death),要做“活的学校”(school for life)。他们坚持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和共学关系,坚持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坚持以唱歌、音乐、诗、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集体归属感。
秉承 格隆维和科尔德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丹麦学校,尤其是自由学校、青年学校和民众学院,普遍重视教学过程中身、脑、心的结合。在我们造访的公立学校——Billund市的Hejnsvig Skole,师生们近年来开始向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制学习转型。他们本学期的重点项目,是水和环境。一二年级同学在玩着定制的大富翁游戏,通过游戏熟悉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是如何循环的。三四年级的项目,是怎么把水运送到几周后要去宿营的地方,需要运送多少。同学们设计和制作了不同的运输方法,有背桶,有滑轨,有“扁担”挑。
在分享为什么进行这个教学方式的转变时,Hejnsvig Skole的校长这样说:“我们想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更多的意义。学生们能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索。学生是活跃的、参与的,特别是把他们的手和身体都调动起来。学生们彼此协作完成项目,特别是要跨年龄段合作。学生们通过给与和接受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高质量的努力成果兴奋和自豪。”
(公立学校Hejnsvig Skole充满游戏和动手元素的呈现首页)
在我们造访的Ollerup Song&Music Efter Skole,校长特别强调“人”和“平等”的观念及落地。“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学生、行政管理员、厨房工人……我们‘在同一层面相视’。”后者的英文是We meet each other at eye level,它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生动体现。
学生们被分成若干个“家庭小组”,共享宿舍,共同生活,共同唱歌、玩乐队。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我们在一起”(an obligating togetherness),这种家庭感和归属感对青春期的学生至关重要。
“我们相信对话。我们像近乎成年人一样对待学生。我们是和学生们一起办学,而不是 为学生做这所学校。我们不认为任何一个老师或学生在人生的重要问题上比别人聪明或懂得多,所以我们开放地沟通,尽力互相激发,探索生命应该如何度过。”
( Ollerup Song&Music Efter Skole校长在分享)
4. 自由和民主的管理机制
丹麦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几个特点:1)政府负责出钱、出法规、出最低标准(教学目标等);2)对介入学校的资金使用、教职员工聘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非常谨慎,对自由学校、青年学校和民众学院,近乎完全不干涉;3)所有涉及制度改变的管理决策,都采取民主(广泛参与、讨论/辩论、共识)的过程。
例如,每所民众学院只需要公示其教学目标,达到24位以上的长期课程学员,丹麦籍学生超过50%,满足“不考试、自有校园校舍占比”等基本要求,其余所有办学事项都由学校自主决定。政府提供80%左右的生均经费(按同龄公立学校生均经费标准)。
我们在公立学校Hejnsvig Skole访学时,当地(Billund市)政府负责中小学教育的两位官员也在场。她们正负责在全市各校推广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制学习,但鼓励每个学校创造和选择自己的具体落地方式。值得强调的是,就推广这两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件事,“教育局”事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听证,广泛听取了各校教师的意见和反馈,才形成决议,上报市政府最终决定。
(菲因岛自由学校联盟的CEO和CMO互相配合,讲解“学校社区”的成员构成)
自由学校这个机制,就更能体现丹麦教育管理上的“放权”。在菲因岛自由学校联盟的总部,CEO为我们介绍了自由学校的五大自由原则:理念自由、教学自由、经济自由、用工自由、招生自由。以“用工自由”为例,自由学校的校长可以全权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聘用为本校教师,哪怕TA没有任何教师资质或经验!
自由、平等、责任、参与,或许还可以加上生命、自主、自豪、 信任、对话、民主,这就是我对丹麦教育走马观花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们本次访学的大本营——美丽的北菲茵民众学院)
标签: